40+球女乒进化:陈梦为40+球力量派开拓者,王曼昱已升级为终结者
陈梦在国家队的队龄已经长达15年,在职业生涯早期陈梦一直被丁宁、朱雨玲、刘诗雯所压制,大赛上没有取得突破。40+大球之后,身高达1米66的陈梦,充分体现了她力量上的优势,世界第一的名头保持长达2年以上,世界杯、奥运会连续揽入2冠。那么,陈梦崛起的因素到底在哪里呢?球体变大+无机胶水使用,使得球速下降超20%,阵地式对轰、力量比拼陈梦占优。陈梦之前在小球时代成绩并不是很出色,就是源于她下肢移动能力偏慢,导致她一味跟着刘诗雯近台的挥拍速率在走,左扑右防之下,处于被动防守的陈梦,也很难打出自己的力量优势。1.40+大球陈梦继李晓霞之后,成为新一代力量派掌门人。在陈梦之前,李晓霞被队友们称之为女子乒坛的“小威廉姆斯”,又称之为“李大锤”。就是因为李晓霞的力量,比其他女选手要大上一号。李晓霞退役之后,同样来自山东女队的陈梦,接过了力量派打法掌门人的称号。在40+球这种强强对轰时代,站定了正、反手发力,让陈梦在对阵丁宁、朱雨玲、刘诗雯上占据了上风。刘诗雯在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前,对陈梦几乎是2年不胜。小枣最终对陈梦送出11:0,并不是她技术上、力量上有多么先进,有多大优势,主要是刘诗雯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,打出了她少有的果敢和坚毅。40+大球以前,陈梦的两个短板导致她一直在大赛单打上难以突破:第一,就是脚下移动缓慢,球路以反手相持为主,比较单一;第二,大赛心理不过关。陈梦先后在亚运会决赛负于王曼昱、亚锦赛更是输给了平野美宇、亚洲杯负于朱玲、世乒赛倒在29岁的刘诗雯拍下。数次大赛决赛心理崩盘,还让陈梦有了“女版王皓”之称。40+球之后,球体变大+无机胶水的使用,让球速减慢了20%以上。在这种速度下,陈梦能够跟上刘诗雯等人的击球节奏,站定了打“阵地站”式的相持,陈梦的力量优势被体现得淋漓尽致。球速变慢之后,速度不是首要因素,反而力量成为主导因素。像日本的伊藤、平野这种“速度流”,全部倒在王曼昱拍下尝尽失利,就是体现了一力降十会、大力出奇迹的作用。我的力量比你大、击球质量比较高,就是能够限制你的速度。伊藤美诚唯一没有攻克的国乒主力就是陈梦,对于输给陈梦,伊藤美诚和她的教练总结到:“陈梦选手的下肢力量太突出了。”可以说,40+大球淘汰了丁宁、朱雨玲这种防守反击型的打法,却成就了“力量女王”陈梦。力量型打法vs女子技术男性化,陈梦逐渐被王曼昱更强势持后来者所取代。 女子技术发展迅速,国乒早在蔡振华时代,就提出了女子技术男性化。刘国梁把男队教练肖战调整到女队,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。这个目标到了王曼昱、孙颖莎这代球员,技术才真正实现了女子技术男性化。1.陈梦是40+球的开拓者,王曼昱是40+球的终结者。确实,40+大球让陈梦体会到了她力量上的甜头,但是这种甜头并没有品尝多久,就被后一种真正令人畏惧的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给取代了。刘诗雯在与王曼昱全运会打完混双之后,就曾说:“王曼昱现在的击球与男球员并没有多大差异,我们不能把她拿混双来看,应该是可以媲美男双了。”陈梦在东京奥运会之后,被王曼昱送了6连败,就是她的力量优势在新生代面前,已经很难体现出来了。大满贯新加坡站女单半决赛,陈梦与“大力迪”对轰反手,就已经有些顶不住了,而王艺迪在刚刚结束的冠军赛上,她反手“连珠炮”式的火力输出,在王曼昱面前却给人以小鱼吃大鱼的感觉。王艺迪反手对轰上,比王曼昱又差了一个级别。前国家队队员方博、闫安都说过:“现在一些男子的台内暴拧技术,王曼昱、孙颖莎并不感觉到困难,而之前这样的技术在女队是不可想像的。”我们可以观察刘诗雯的反手,就是以快撕为主,而王曼昱则可以像张继科那样直接暴拧。陈梦在王曼昱、王艺迪没涨球之前,确实是40+大球的开拓者,然而王曼昱、王艺迪反手升级之后,现在王曼昱反手实力,是一切对手的终结者。不管是台内接发球直接暴拧、中远台相持反拉、防守,王曼昱现在的男子化打法,已经超越了陈梦的力量派。陈梦在丁宁、朱玲雨、刘诗雯走下坡路时,体现出了她力量为王的优势,而王曼昱、王艺迪在反手技术的精进上,更兼具男性化的打法,孙颖莎是少有的女子以正手杀伤为主的球员。技术革新可以淘汰一些球员,也可以催生更强大的王者。大家如何看待陈梦的崛起,与她现在对阵以王曼昱为首的新生代?欢迎各位留言、探讨,感谢关注!我是骑马寺的少年。
40+球女乒进化:陈梦为40+球力量派开拓者,王曼昱已升级为终结者
Author
admin